白露,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炎热逐渐退去,凉爽的秋季悄然来临。这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9月7日到9日之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65度。
白露的命名,源自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这意味着,从这一天起,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昼夜温差的加大,夜间的凉爽感尤为明显。
《白露为霜》
唐·颜粲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
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
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
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
白露节气的气候特点,对农事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个季节,中国各地的农民开始忙碌于秋收,收获谷子、高粱、大豆等作物,同时也要为播种小麦等作物做好准备。此外,白露节气后,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出现低温天气,这对晚稻抽穗扬花等农事活动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民间,白露节气也伴随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例如,有的地方有“收清露”的习俗,人们认为露水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愈疾病。此外,还有饮白露茶、吃番薯、吃龙眼等食俗,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也体现了对健康和丰收的祈愿。
按近代学者张宝堃提出的“候平均气温”标准,候平均温度在10-22℃期间为春季或秋季,按此标准,从白露节气开始,各地陆续开始进入到秋天。民谚云:"白露身弗露。言至是天气乃肃,可以授衣耳。”
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尚热,但早晚天气已有凉意,如果打赤膊就容易着凉。此外,这个时节还需预防秋燥。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白露渐渐凉,感冒要预防,适量加衣裳,经常晒太阳,筋骨强如钢,寒从脚下生,白露不露身,宁可一身寒,不裹一身汗,保持好心情,疾病去无踪,生活要适度,精神要大度,愿你白露乐悠悠。
排 版:谢瑞鸿
文 /图: 谢瑞鸿
指 导:刘靖
审稿人:王木桃
上一篇:新学期新气象 阅读助力成长 图书馆工会等部门晨会开展阅读分享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