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智慧;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月份
公历2月3日至5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此时,不仅东风送暖,冰雪融化,而且万物起始、一切更生。在农村,立春的到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农民们会举行“打春牛”之类的活动,以此庆祝春天的到来,并祈愿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公历2月18日至20日,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随着春雨的降临,气温逐渐回升,冰雪融化,空气变得湿润而清新。在南方,人们会趁着雨水充沛,开始播种育秧,为春耕春种做准备。而在北方,虽然仍处于寒冷之中,但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正在悄然逼近。
立春至,春回大地,万象更新;雨水来,润泽万物,福泽绵长。
2月份
公历3月5日至7日,惊蛰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的到来,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也是万物生机盎然的时候。在农村,人们会开始忙碌起来,为春耕春种做最后的准备。同时,惊蛰也是赏桃花、观鸟的好时节;公历3月20日至22日,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时节,天气温暖,阳光明媚,是春游、放风筝的好时节。此外,春分也是播种、植树造林等农事活动的重要时期。
惊蛰至,春雷响,万物复苏;春分到,昼夜平,春意正浓。
3月份
公历4月4日至6日,清明时节,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清明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鲜花和祭品,表达哀思和敬意。在江南地区,清明时节还会举行龙舟赛等传统活动;公历4月19日至21日,谷雨时节,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此时,雨水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在农村,人们会抓住这个时机,进行一系列的农事活动,为丰收打下基础。
清明时节,细雨如丝,寄托着对先人的思念;谷雨时节,春雨如酥,滋润着大地与心田。
4月份
公历5月5日至7日,立夏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万物进入旺季生长。此时,气温逐渐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人们会开始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以确保农作物的顺利生长;公历5月20日至22日,小满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在农村,人们会加强田间管理,为夏熟作物的丰收做准备。同时,小满也是品尝新麦的好时节。
立夏的风,小满的光,愿你的生活充满阳光,事业蒸蒸日上。小满时节,愿你收获满满的幸福,生活美满,心情愉悦。
5月份
公历6月5日至7日,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气温升高,雨量充沛,而芒种的字面意思就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在农村,人们会抢收抢种,确保农作物的顺利收获和播种;公历6月21日至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白昼越长。夏至后,气温将继续升高,进入盛夏时节。人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暑降温,确保身体健康。
芒种忙两头,忙收又忙种;夏至谷怀胎,阳光最灿烂。愿你芒种时节种下希望,夏至收获清凉与快乐,健康相伴,幸福满仓。
6月份
公历7月6日至8日,小暑时节,天气开始变得炎热起来,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此时,人们会开始关注防暑降温的问题,并采取各种措施来应对高温天气。同时,小暑也是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关键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公历7月22日至24日,大暑时节,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此时,气温高、湿度大,人们会感到非常闷热。在农村,人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来应对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如灌溉、遮阳等。同时,大暑也是品尝西瓜、冰镇饮料等消暑食品的好时节。
小暑到,天气渐热,愿你心静自然凉;大暑至,烈日炎炎,愿你清凉度盛夏。
7月份
公历8月7日至9日,立秋时节,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虽然暑气未消,但秋风送爽的感觉已经开始显现。在农村,人们会开始关注秋收的问题,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立秋也是赏菊、品茶的好时节;公历8月22日至24日,处暑时节,暑气逐渐消退,天气开始转凉。此时,人们会感到早晚温差变大,白天虽然仍然炎热,但夜晚已经变得凉爽宜人。在农村,处暑是农作物成熟收获的重要时期,人们会抓紧时机进行秋收工作。
立秋时节,秋风起,凉意生;处暑之际,暑气散,秋意浓。愿你在这两个节气中,既能享受夏日的余温,也能拥抱秋日的清凉。
8月份
公历9月7日至9日,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夜晚的露水开始凝结成白色。此时,人们会感到秋意渐浓,气温逐渐下降。在农村,白露是播种秋菜的好时节,人们会抓紧时机进行秋播工作。同时,白露也是赏桂花、品秋茶的好时节;公历9月22日至24日,秋分时节,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秋分时节,天气已经变得凉爽宜人,是秋游、赏红叶的好时节。在农村,秋分是农作物收获的重要时期,人们会抓紧时机进行秋收和晾晒工作。
白露至,秋风送爽,露珠晶莹;秋分来,昼夜平分,秋色正浓。愿你在白露的清凉中感受自然的宁静,在秋分的平衡中收获生活的美好。
9月份
公历10月8日至9日,寒露时节,气温进一步下降,露水更凉。此时,人们会感到寒意渐浓,需要添加衣物来保暖。在农村,寒露是播种冬小麦等耐寒作物的好时节,人们会抓紧时机进行秋播工作。同时,寒露也是品尝螃蟹、赏菊花的好时节;公历10月23日至24日,霜降时节,开始出现霜冻现象。此时,气温已经很低了,人们需要注意保暖防寒。在农村,霜降是农作物收获和储存的重要时期,人们会抓紧时机进行秋收和储存工作。同时,霜降也是观赏红叶、品尝柿子等时令水果的好时节。
寒露至,霜降来,秋意渐浓,天凉莫忘添衣裳。
10月份
公历11月7日至8日,立冬时节,标志着冬季的开始。此时,气温已经很低了,人们需要穿上厚重的衣物来保暖。在农村,立冬是准备过冬物资的重要时期,人们会抓紧时机储备粮食、燃料等物资。同时,立冬也是品尝羊肉、火锅等暖身食物的好时节;公历11月22日至23日,小雪时节,开始出现降雪现象。此时,气温已经很低了,人们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在农村,小雪是准备过冬农具和饲料的重要时期,人们会抓紧时机进行农具维修和饲料储备工作。同时,小雪也是观赏雪景、品尝热饮的好时节。
立冬至,寒风起,愿你添衣保暖,心怀温暖;小雪来,雪花飘,愿你生活如诗,幸福安康。
11月份
公历12月6日至8日,大雪时节,降雪量增大。此时,气温非常低,人们需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工作。在农村,大雪是储备粮食和燃料的关键时期,人们会抓紧时机进行粮食晾晒和燃料储备工作。同时,大雪也是观赏雪景、体验冰雪活动的好时节;公历12月21日至23日,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冬至后,气温将继续下降,进入隆冬时节。人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来应对寒冷天气的影响,如加强保暖、调整饮食等。同时,冬至也是祭祖和团圆的好时节,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大雪纷飞,冬至团圆,愿你在这个季节里,心情舒畅,生活美满。愿你健康快乐,万事顺心。
12月份
公历1月5日至7日,小寒时节,天气已经非常寒冷了。此时,人们需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工作,避免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在农村,小寒是储备粮食和饲料的最后时期,人们会抓紧时机进行粮食和饲料的储备工作。同时,小寒也是品尝腊八粥、赏梅花等传统文化活动的好时节;公历1月20日至21日,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之一。此时,气温非常低,人们需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工作。在农村,大寒是准备春耕物资的重要时期,人们会抓紧时机进行农具维修和种子储备等工作。同时,大寒也是品尝年糕、准备年货等迎接新年的好时节。随着大寒的结束,冬季也将逐渐过去,人们将迎来新的一年和新的希望。
小寒到,大寒临,天寒地冻需保暖。
随着大寒的结束,二十四节气也迎来了一个新的轮回。人们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中,感受着岁月的变迁与四季的更迭。他们根据节气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演绎着人类文明的辉煌篇章。
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导,更是人们感受自然、领悟生命意义的重要途径。通过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这一瑰宝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文 /图: 谢瑞鸿
指 导:刘 靖
审稿人:王木桃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