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枪声划破东北夜空,山河破碎处,五部典籍化作历史长剑。钱穆《国史大纲》以通史为纲,熔铸“国可亡而史不可亡”的文明火种;陈垣《通鉴胡注表微》借古鉴今,在字缝间埋藏“史学救国”的密码;张宪文《山西抗战纪事》以血火为墨,勾勒三晋大地全民抗战的壮阔长卷;宗民《顾维钧在“九一八”》以外交斡旋为镜,照见弱国外交家在国难中的坚守与悲怆;张君劢《中华民族的人格》以八则故事为骨,铸就“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民族魂。五书如五岳,撑起九一八事变研究之精神穹顶,为民族记忆立碑,为时代觉醒铸魂。
馆藏地:地下书库
索书号:K20/2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中国通史,内容於学行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国际形势,本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发展,以作国人如何怎付现时代之重重之事。
馆藏地:书山馆教育科学阅览室
索书号:K265.06/53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全书采用纪事体的形式, 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生态、文学、教育等八个方面, 一事一篇, 按时间先后集中讲述了,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西发生的影响山西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揭示了全面抗战的具体过程和历史事实, 全面评述了山西抗日战争在全国抗战中的战略地位和历史价值。
馆藏地:书山馆教育科学阅览室
索书号:K204.3/5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将史料考据、史论和中国传统史学微言大义之精神结合得非常出色的一部史学著述, 被誉为陈垣“所有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陈垣将本书称做其“学识的记里碑”。宋元之际, 当时的著名史学家胡三省曾对《资治通鉴》作过一系列校勘考证, 在其中融进了自己因国破民衰而产生的诸多悲情。而日本侵华时期身处沦陷区的陈垣先生对此感同身受, 于是撰写了《通鉴胡注表微》一书, 通过对胡三省的通鉴注疏进行辩误和考证, 来辨识胡三省当年的观点和思想境界, 并借此发微, 阐述陈垣先生自己对史学研究的独特认识和见解。
馆藏地:书山馆社会科学阅览室
索书号:D647-49/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这本书是张元济先生1937年编著的, 书中记述了中国古代八位义士的故事。他们的境遇不同, 地位不同, 举动也不同, 但是都能够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人格。藉由此书, 先生希望告诉国人, 我们这个民族从不缺少顶天立地的豪杰, 他们或重然诺, 讲信义, 或临危不苟, 忠肝义胆, 甚或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这才是中华民族的真人格、真精神。
馆藏地:地下书库
索书号:I247.53/479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一战成名。九·一八事变发生前,他是张学良的外交顾问,之后任“国民党特种外交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等职。1932年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全书以顾维钧这一段时间的活动为线索,展现一代著名外交家的智慧、风采和无奈。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在“弱国无外交”的法则下,个人的失败和悲剧难以避免……
图/文: 吉 祥
指 导:刘 靖
编 辑:赵虹霞
审 稿:王木桃
下一篇:没有资料